好厉害的5年~炼化行业“整”了4件大事!!
“十三五”期间,我国炼化行业发生了不少“大事儿”,在规模实力、结构调整、油品质量升级和市场化转型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显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今天,小编邀你一起盘点!
回顾“十三五”,我国炼油、乙烯产能规模不断提升,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大型炼油产能投产潮兴起,新增产能主要以千万吨级炼厂为主。
以1000万吨/年的中国海油惠州项目二期、1300万吨/年的中国石油云南石化、2000万吨/年的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的浙江石化和1000万吨/年的中国石化中科炼化为代表的一批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
5年间,国内千万吨级炼厂从25座增加到至28座,将我国炼厂平均规模从511万吨/年拉升至600万吨/年。其中,中国石化千万吨级炼厂占半数。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先后投产,使中国石化千万吨级炼厂由“十二五”末的12家增加到至14家。
2020年10月24日,山东举行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49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5447亿元,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山东地炼进入“拆整”阶段。根据山东省规划布局,500万吨/年及以下未实现炼化一体化的地炼企业,2025年底前将分批完成产能整合转移。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效果图
终端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十三五”期间,我国逐步放开外资投资加油站的股比限制,放松成品油出口配额限制,取消成品油批发仓储资格审批。未来5年,市场或将新增1万座民营与外资加油站。“十三五”期间,我国汽柴油质量完成了国4到国6的飞跃。
汽柴油中硫含量从50ppm降至10ppm,烯烃含量从28%降至18%,芳烃含量由40%降至35%,多环芳烃含量从11%降至7%,个别指标甚至严于欧6标准。
我国汽油从2000年的国1标准起步,柴油从2002年的国1标准起步,仅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就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产品质量的提升体现了上游工艺水平的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国已开发催化裂化系列技术、加氢裂化系列技术、劣质重油加工技术、炼厂轻烃综合利用技术、重油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技术、芳烃生产技术等一系列核心工艺技术。炼化技术不断向节能减排方向发展。我国主营炼厂炼油综合能耗从2015年的65千克标准油/吨,下降至目前的60千克标准油/吨,乙烯综合能耗从2015年的568千克标准油/吨,下降至目前的550千克标准油/吨。“十三五”期间,我国炼化行业发展逐渐显现出分化趋势,尤其是2020年疫情暴发导致成品油消费急剧萎缩,行业“减油增化”的呼声持续高涨。
经济驱动力转变、汽车行业调整导致成品油消费由中高速增长进入低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国内成品油需求逐渐放缓,柴汽比持续下降,炼油产能过剩的趋势已显现,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数据,我国炼油产能开工率仅73%,低于83%的世界平均水平。
(数据提供: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成品油需求遭遇重创,其中航空业遭遇了1978年以来客运量最大降幅,航煤受疫情影响最大。专家预计,我国航煤需求至少到2022年才能完全恢复,成品油消费达峰将在“十四五”末提前到来。
与之相对应的是蓬勃发展的乙烯产业链。“十三五”期间,国内乙烯当量消费突破5700万吨,年均增速逼近9%,新增规模相当于西欧地区整体消费量。
在消费的刺激下,我国乙烯产能从2015年的2119万吨/年,增长为2020年的3518万吨/年,年均增速达9%,自给率达80%。
专家提醒,“减油增化”一定要适度,不能把炼油过剩的困境转嫁到化工领域。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1月12日《中国石化报》5版~
END
策划:徐 徐
文字:符 慧
编辑:魏佳琪
图片选自中国石化新闻图片网
(如需转载、合作,请在后台留言,我们会与您取得联系)